我院郭志谦老师在《Journal o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发表文章

来源: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1-07 22:52 访问量:532

2024930日,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志谦老师研究团队基于三维扫描技术、GIS、机器学习和三维粗糙度分析,定量表征片状剥离发育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计算与文化遗产期刊Journal o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A&HCIIF=2.1)上发表。

交河故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生土建筑遗址,特殊的极干旱气候条件使其加固处理后几乎不发育坍塌、掏蚀等结构性病害,片状剥离是最主要的病害。探索对表层片状剥离发育程度定量评价的方法可以为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

研究人员以交河故城金刚宝塔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如何利用GIS对三维扫描数据的剥离墙体表面进行微形貌分析。同时,利用序列最小优化(SMO)算法,快速、高效地识别了片状剥离病害演化过程中的结皮和母墙(结皮剥落后出露的墙体部分)(图1)。最后,计算了宝塔四个立面的三维粗糙度。结果表明,粗糙度参数DRs可以很好地表征片状剥离的发育程度。在片状剥离病害发育的一个周期内D值和Rs值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证明,利用形态特征参数量化片状剥离病害发展程度是可行的。可以为土遗址表面风化病害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同时也为研究片状剥离的影响因素、演化进程及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对遗址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机器学习识别结果可视化图

image.png

各分析域粗糙度参数变化图

郭志谦老师为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兰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谌文武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C1522201)的资助。

文章下载链接:

https://dl.acm.org/doi/10.1145/3673763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