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介】董广辉等:《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来源: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2-06 11:47 访问量:413

      

       人类文明演化和生存环境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贯穿人类演化的历史长河,其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制是多学科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公元前5千纪至3千纪是跨大陆交流出现和强化的关键时段,也是全球气候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该时段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尤其受到关注。

       河西走廊,不论是在史前的“食物全球化”过程,还是历史时期的东西方商贸交流过程,都在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河西走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研究史前东西方交流背景下人类生产方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也是《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书探讨的主要内容。

魏老师.jpg

书名: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作者:董广辉  杨谊时  任乐乐  马敏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在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开展的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骨骼同位素分析,以及系统测年等工作,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序列,揭示了不同时期先民对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阐释了河西走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变化的过程及其与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关系。本书以吏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出现和强化为背景,其关键节点地区生业模式和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自然科学和考古学的深度交叉,展示了丝路形成之前河西走廊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及其变迁过程,并以此为窗口观察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转变,为认识公元前3—1千纪人地关系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丝绸之路形成的根基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科学依据。本书可供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参考,也适合作为环境考古专业研究生的辅助教材使用。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史前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

    1.2.2 史前时代欧亚大陆跨大陆的文化交流

    1.2.3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人地关系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1.3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史前文化谱系

  2.1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征

    2.1.1 河西走廊的地理地貌特征

    2.1.2 河西走廊的气候水文特征

    2.1.3 河西走廊的现代植被和经济形态

  2.2 河西走廊的史前时代文化谱系

    2.2.1 河西走廊的史前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

    2.2.2 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

  参考文献

第3章 河西走廊史前文化绝对年代序列重建

  3.1 河西走廊地区已有的史前文化年代序列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样品采集和14C 测年

    3.2.2 14C数据集的建立

    3.2.3 贝叶斯年代模型

  3.3 测年数据集与年代模型的建立

    3.3.1 14C测年

    3.3.2 数据集的构建

    3.3.3 年代模型

  3.4 年代序列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4.1 河西走廊植物考古研究现状

    4.1.1 植物考古研究发展的背景

    4.1.2 植物考古研究方法

    4.1.3 河西走廊地区植物考古研究进展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4.3.1 新石器时代晚期(4800~4000a BP )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4.3.2 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4.3.3 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4.4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不同阶段人类植物资源利用策略的变化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对家养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5.1 河西走廊动物考古研究现状

    5.1.1 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背景

    5.1.2 河西走廊已开展的动物考古研究工作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

    5.3.1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4800~40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

    5.3.2 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

    5.3.3 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动物食谱重建

  6.1 研究背景

    6.1.1 骨骼碳氮同位素重建古食谱的原理

    6.1.2 河西走廊古食谱重建研究进展

    6.1.3 骨骼碳氮同位素数据解译的背景介绍

  6.2 材料和方法

    6.2.1 样品选择

    6.2.2 骨胶原提取

    6.2.3 骨胶原测试

  6.3 河西走廊新石器晚期—铁器时代早期的动物食谱特征

    6.3.1 新石器晚期(4800~40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

    6.3.2 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

    6.3.3 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跨大陆文化互动与生业模式转换

  7.1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的跨大陆文化互动

    7.1.1 欧亚大陆的“史前食物全球化”

    7.1.2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农作物的传播与利用

    7.1.3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器物遗存证据

  7.2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人类生业模式转换

    7.2.1 新石器晚期河西走廊地区人类的生业模式

    7.2.2 青铜时代早中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生业模式

    7.2.3 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生业模式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8.1河西走廊史前时代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8.1.1 新石器晚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8.1.2 青铜时代早中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8.1.3 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8.2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冶铜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8.2.1 材料和方法

    8.2.2 X-射线荧光光谱和黑炭分析结果

    8.2.3 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河西走廊14C 年代数据集

  附录2 贝叶斯模型结构和14C年代数据集

    附录2.1 贝叶斯模型结构

    附录2.2 河西走廊14C年代数据集

  附录3 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鉴定结果

  附录4 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鉴定统计结果

彩图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