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来源:文博中国 发布时间:2024-02-09 11:22 访问量:567

文章摘自公众号 文博中国 文章链接: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qq.com)


发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孙战伟




项目概况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黄土厚达百米,南流黄河及其西岸的支流无定河、北洛河为境内主要河流,地貌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梁峁相连。陕北清涧、绥德、子洲、延川等相邻十余个县以往曾出土二百五十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显示出复杂的面貌特征,代表了一支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对于探索黄土丘陵地区商代聚落形态和社会架构,始终是学界极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和课题。

为了深化这一研究课题, 2022年6月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以往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市、县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寨沟遗址及周边区域开展了系统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初步搞清了其为一处非常典型的商代李家崖文化遗址,明确了遗址的分布范围、聚落结构、建筑布局、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出土了大量特征鲜明、风格不同、造型精美的文化遗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收获。



主要发现




一、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

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在村东北相邻的11个梁峁之上,发现了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铸铜遗存、一般居址点等不同功能遗迹,初步发掘揭示为一处分布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的商代大型聚落遗址。其遗存丰富、要素齐全、规模巨大,凸显出商代北方黄土梁峁地带方国中心聚落遗址“多峁一体”的分布特征(图1)。

图片
图1 寨沟遗址聚落结构图

核心建筑区


位于遗址中心一处名为“寨塬盖”的黄土塬盖上(图2)。寨塬盖顶部平整开阔,面积约2万平方米,整体均经过“镶崖包坡、去高就低”式夯筑处理。四周均为黄土夯筑包边的遗迹,现存可见的陡峭夯土墙体最高达16米,其内可见分布规律的紝木洞(图3)。塬顶形成平衍的台城状貌,其上有规划地建造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商代夯土建筑群。发掘揭露出一组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的建筑群。建筑群整体呈东西向“回”字形,方向约55°,合围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中心院落东西长43、南北宽18、最深1.8米。其四周向外依次是夯土建筑台基和四周回廊(图4)。建筑群西侧的斜坡门道保存较好,现存长度16.7、宽4.5米,残高2.9~4.95米,门道南北两壁各等距设置9根壁柱,地面还有倒塌木柱残存,底为斜坡向外,铺设木板尤为罕见(图5)。建筑遗址内出土大量李家崖文化陶片及部分石器、骨器、卜骨等遗物,西门道填土内还发现有集中填埋的破碎石磬、石斧、石钺、石铲等残片,部分可基本拼对完整。


图片
图2 寨沟遗址寨塬盖远眺
图片
图3 寨沟遗址寨塬盖包边夯土墙
图片
图4 寨沟遗址寨塬盖夯土建筑
图片
图5 寨塬盖西门道

大型贵族墓地


位于寨塬盖核心区以东2.5公里的后刘家塔村长梁山顶部。墓地共有4座墓葬,依山梁走势南北向逐一排列,墓向均为南北向。其中大型“甲”字形墓1座(M1)(图6),大中型竖穴土坑墓3座(M2、M3、M4),这些墓葬均被盗扰。三座大型墓均口大底小,墓壁收分甚大为突出特点。墓室均有木质棺椁,椁顶均发现葬车的迹象,M1葬车4辆,M3、M4葬车各1辆。墓葬虽均遭到不同时期的严重盗扰,仍出土铜、金、玉、陶、石、骨、贝等随葬品200余件(图7)。


较为重要的有M1出土青铜车马器,包括铜铃、铜轭首、铜觽、镶绿松石铜八角形衡饰、衡末饰等,另有一件燕形镶绿松石铜带扣,精美异常;M2出土一件夔龙纹骨器残片;M3出土有环首刀及镶绿松石兽面纹雕花骨匕,长45厘米,纹饰精美,体型硕大;M4出土三件金耳环,体现出典型的北方文化因素。


图片
图6 后刘家塔墓地M1平面正射影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7-1 后刘家塔墓地M1出土
镶绿松石燕形铜带扣、铜八角形车衡饰、铜车踵残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7-2 后刘家塔墓地M1出土
玉兽面饰、玉鹦鹉饰、金耳饰



小型墓地

位于寨塬盖核心区以东500米处的鱼塔梁南坡。共发掘商代小型墓葬33座,均为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数墓葬口略大于底,墓向不一,以东西向为主,葬具均为木质单棺、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多为西向(图8)。随葬陶器仅用一件陶鬲或陶钵,青铜器有铜戈、削刀、斧、蛇首匕等,还出土有珍贵的红玛瑙珠、海贝、螺壳组合项饰(图9)。


这一批墓葬随葬品组合清楚,尤其是铜器、陶器共存,为该地区以往所罕见,为了解墓地丧葬习俗和组合关系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材料。出土铜器中直内戈为典型殷墟风格铜器,而蛇首匕又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铜器,不仅为首次科学发掘,且位置清楚,为判定该器功用特征提供关键证据。红玛瑙珠在商代考古中也极为少见,红玛瑙珠和海贝组合的项饰在商代墓葬中也是时代较早的重要发现。


图片

图8 寨沟遗址鱼塔梁小型墓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9 寨沟遗址鱼塔梁墓地出土
蛇首匕、铜戈、

铸铜遗存

主要为陶范,与小型墓地同处一地,出土于一段被墓葬打破的夯土护坡墙基槽内,共出土30余块陶范残块,可辨纹饰有云雷纹、联珠纹等,器形有簋、觚,觯等铜器,陶范纹饰繁缛、精美,殷墟风格突出,显示出当地已具备发达的铸造技术和能力,为探讨当地早年出土青铜器来源提供了关键材料(图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0 寨沟遗址鱼塔梁出土陶范


二、发现殷商文化圈以外数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

另于寨沟遗址以南的瓦窑沟塬(图11),调查勘探发现类似后刘家塔M1的甲字形大墓9座,分布在南北绵延2000米,东西宽150-200米范围内。墓葬带墓道总长为25~70米、开口面积200~2500平方米、深度10米以上,多数墓葬开口面积已经超过安阳西北冈王陵区的大墓。

2023年对M3、M8两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M3全长60、宽24.5、深17米;M8全长62、宽25、深19米(图12)。两座墓葬均为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墓葬口大底小,墓壁收分甚大,东西两壁有大量不规则的生土台,墓道均为南向。两座墓亦均发现葬车。M3葬车3列共12辆,多盗扰破坏严重;M8葬车1列共8辆(图13),多较为完整,一些精美的车器构件亦原位保存。计有衡末饰、銮铃、车軎、辀首饰、踵饰、舆輢端饰等,形制多有特点(图14)。

图片

图11  瓦窑沟墓地

图片

图12 瓦窑沟大墓

图片

图13 瓦窑沟葬车

图片

图14 瓦窑沟车辖軎

三、首次发现年代最早的双辕车

瓦窑沟M3编号12的车子,形制最为奇特,在目前商周考古发现中属仅见。为平行的双直辕,前端横置一弓形轭,后连接椭圆形车舆,单轴贯穿两轮。辕通长4米,轮距约1.8米。车体木构末端多见青铜器饰件,辕、軨等部位髹漆,制作精美,装饰讲究。据形制结构特征观察,当为首次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双辕车实物,其应该就是文献和金文中记载的牛车或大车。


学术价值与意义




寨沟遗址的相关发现,揭示了迄今为止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商代李家崖文化中心聚落的样貌,体量巨大的夯土建筑、成熟精细的陶范遗存、前所未见的商代大墓、精美的出土文物,在我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揭示出商代晚期陕晋高原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明)的独特性。

大型墓葬的发现为几十年来黄土丘陵地区不断出土的铜器群找到了明确的考古学文化背景,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问题,为今后该地区的工作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上层物质文化相同,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大型墓葬普遍随葬数量丰富的车辆,为探索我国古代马(牛)车的发展出现与车马埋葬制度形成,提供了关键证据。对探讨陕北地区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了解殷墟时期中原与边陲地区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