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湖南怀化桐林窑窿坡窑址
来源:文博中国
发布时间:2024-02-14 16:17
访问量:329
文章摘自公众号 文博中国 文章链接:十大考古参评项目|湖南怀化桐林窑窿坡窑址 (qq.com)
窑窿坡窑址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顺福村桐林组。窑址位于舞水河西岸区域,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2020年10月,为配合怀化市高新区工业园舞水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舞水路建设范围涉及的桐林古墓群(楚汉墓葬)、窑窿坡窑址(明洪武砖窑)进行了考古调查,其中窑窿坡窑址发现砖窑59座,因部分区域暂无法展开调查,根据窑炉分布密度,推测该窑址窑炉约80座,保存状况较好。2021年和2023年,根据舞水路建设需要,对道路建设范围内的古墓葬和砖窑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楚汉墓葬149座,明代城墙砖砖窑20座,汲水坑1座,共出土明洪武时期城墙砖2000余块及窑工生产生活用具百余件。
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探明了窑窿坡窑址的规模与布局。该窑址目前已探明砖窑59座,砖窑均为地穴式馒头窑。窑炉根据建设位置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利用山体四周坡面建设砖窑。此类砖窑利用山体四周自然断面或人工修整后的断面,于窑门外修建窑道至窑门处,再向内掏空山体,修造窑门、火膛、窑床和烟囱等设施,形似窑洞;另一类为分布于山体中部,缺乏可利用的山体断面,故采用人工发掘深坑状窑道(操作间),待其深度超过窑室设计高度后,再利用坑壁形成的断面向内掏空山体,修造窑门、火膛、窑床和烟囱等设施。两类砖窑主要源于其建造区位的不同而产生形制差异,窑门、火膛、窑床、烟囱等设施形制一致。窑室的大小略有差异,一般3至5米不等;空间大的窑室采用3个烟囱,较小的采用1个烟囱。
窑窿坡窑址位置示意图
窑窿坡窑址砖窑分布总平面图(2023版)
窑窿坡窑址环境航拍照
窑窿坡窑址发掘场景照
窑窿坡窑址发掘场景照
出土城砖共2000余块,城砖形态上呈长方体,形制统一,平均长度约40厘米、宽度20厘米、厚度12厘米,重量18至21公斤。城墙砖表面呈青灰(黑)色,部分砖窑火膛内发现碳屑和未烧尽的木炭,与《天工开物》记载砖色“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相一致。城墙砖表面常见烧制时各砖叠放形成的痕迹。城墙砖依监造官员姓名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辰州府提调官通判黄载 司吏范应贞 沅州提调官判官庞栋 司吏陈原善”,另一类为“辰州府提调官通判庞栋 司吏胡溥 沅州提调官吏目韩功敏 司吏陈原善”。工匠姓名较多,相同姓名出现于两类不同城砖上,反映出该窑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通过对所有城墙砖砖文姓名的整理,初步理清了明初城墙砖砖窑生产关系体系。
部分出土的完整城墙砖
窑窿坡出土城墙砖Y2:15
窑窿坡出土城墙砖Y5:50
Y2:8(拓片)
Y4:40(拓片)
Y4:13(拓片)
Y7:1(拓片)
窑窿坡窑址出土日用器
窑砖路线示意图
Y14
Y13
Y54(窑顶未塌陷)
Y54内部烟囱
Y56-57
Y56-57窑门
Y2窑床火道砖痕迹
H1(汲水坑)
被填入废弃城墙砖的砖窑
对砖窑火膛内发现的薪柴进行了植物种属分析,该窑址所用薪柴树种主要有:硬木松、青冈、甜槠、麻栎、枫树、蕈树、猴欢喜、乌桕、柏木等,均为当地本土常见树种,其中硬木松占绝大多数;对城墙砖的制作材料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结果证明用料来自于窑厂内黄色黏土,属就地取材。
窑窿坡窑址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洪武城墙砖官窑窑址,其规模之大,出土城墙砖数量之多,是目前国内同类遗址中所罕见的,对研究明初城墙砖生产、湘西地区手工业发展、湘西地区行政变迁、交通路网研究和其他相关历史、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和研究基础,是一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古窑址。窑窿坡窑址清晰地揭示出明洪武时期此类城墙砖官窑的选址布局特征,通过对比临近区域和域外同类遗址,可以发现明初此类官窑的选址主要围绕窑厂土质、交通运输和社会资源统筹便捷等因素。以窑窿坡窑址所在即可看出,就地建窑与取材、水路运输、驿站管理等,都是明初这类窑址选址的关键考量点。明确了洪武城墙砖官窑的统一性与专门性。全国各地此类砖窑形制较为统一,城砖样式一致,反映出国家政令的统一;窑窿坡窑址砖窑内发现大量城墙砖堆积,以往其他地区的考古调查报告中亦发现存在同类现象,窑窿坡窑址以系统性、大规模的发掘成果证明,此类城墙砖为官府管理下专门性的砖窑,仅服务于城墙建设,不做其他用途。对明初参与城墙砖的官吏、人夫研究主要通过现存明初城墙上城砖的调查资料,或部分利用有限的砖窑调查与小规模发掘所取得的城砖砖文,资料较零散,难以对窑厂之间、窑厂内部进行系统性观察。本次通过对窑窿坡窑址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研究提调官、司隶与工匠的身份、角色与生产组织关系的机会,以前难以发现的相关问题,如府州下各砖窑的管理隶属关系、参与人夫的身份与角色转换、总甲-小甲-造砖人夫-窑匠的对应关系等,通过本次发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对于深入研究明洪武时期城墙砖生产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推动力。窑窿坡窑址目前城墙砖仅见于湖北荆州城墙,其是否还有更多的应用之地还有待于发现。通过本次窑窿坡窑址的发掘与研究,反映出明洪武时期以物勒工名的方式修筑城墙绝非一城一地之事,为今后以更广阔的视角观察全国明初城墙建设活动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