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座谈会成功召开
202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
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例“丝绸之路”遗产,也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文化线路遗产。值此伟大的遗产申报成功十周年之际,建筑历史研究所作为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的主持承担方,邀请了60余位当年各级文物主管部门、专家咨询组、遗产保护咨询技术单位和项目服务单位的代表,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领导们相聚一堂,以“忆 & 盼——时过境不迁”为主题,共同回顾峥嵘往事,分享激情与友谊,寄语美好未来!
座谈会从国家战略、申报过程、国际探索、中国创新等不同角度回顾了历时20余年的丝路申遗工作,还原了这一伟大遗产坚苦卓绝的申报过程与重大深远的意义。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纪念展当日同期开展,并将连展至2024年9月30日。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简称中国建科)党委副书记吕书正,中国建科下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院总建筑师崔愷致辞。
各位领导高度肯定了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以陈同滨研究员为代表的建筑历史研究所团队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担当。未来中国建科、中国院将继续坚持央企的社会担当,为深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出努力!
吕书正书记和宋源书记分别代表中国建科和中国院对各位嘉宾参加本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的欢迎!集团和院领导高度肯定了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建筑历史研究所六十余年以来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学术探索和技术创新,在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建科的一面旗帜。
崔愷院士首先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申遗成功不仅仅是对文明的纪念,同时也是面向未来开展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的重要基础。中国当代建筑师应承担历史责任,沿着历史上先贤们走出来的这条丝绸之路,推动未来中国建筑文化走向国际。
河南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分别向座谈会发来书面致辞。
四省分别回顾了申遗历程的艰辛曲折、申遗成功的来之不易,对陈同滨研究员带领的历史所团队在完成丝绸之路申遗文本、编制保护管理规划、编制补充材料等相关工作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为申遗成功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期待在未来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与历史所深度合作,为“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积极力量!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丝绸之路系列申遗跨政府协调委员会联合主席郭旃,丝绸之路申遗三国协调工作组遗产专家代表、中国院历史所所长、项目总负责人陈同滨,从座谈会“忆 & 盼”主题出发,发表主旨演讲,分别从申报过程、国际探索、技术创新与中国贡献等不同角度回顾了丝路申遗工作,全面还原了这一伟大遗产的艰难申报过程和突出的技术成就,展现和阐释了丝路申遗工作的辉煌成果。
单霁翔先生和郭旃先生高度肯定了陈同滨研究员带领的建筑历史研究所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并认为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可为未来相关的申遗项目提供重要经验。陈同滨研究员代表以历史所为主的《提名文件》团队,重点回顾了这一大型系列集合遗产的探索历程、广泛合作等申遗实践与感激之情。
单霁翔先生谈到,1988年丝绸之路整体研究开始至今已有30余年,“丝绸之路”是非常重大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丝路申遗和对丝路遗产的考察带动了包括长城、大运河等在内的线性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提升。单霁翔先生肯定了陈同滨研究员带领的建筑历史研究所团队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元上都遗址,西湖文化景观、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良渚古城遗址等申遗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最后,单霁翔先生盼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有更好的未来!
郭旃先生的演讲重点回顾了国际组织对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培育和推进过程,特别是对丝绸之路突出普遍价值的认知长时间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归纳出丝绸之路线路遗产作为系列遗产,其组合逻辑包含了4类遗产组成要素:丝路形成的动因、基本设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及自然要素,藉此可将作为文化线路的丝绸之路遗址点和突出普遍价值结合在一起。
陈同滨研究员首先强调了中哈吉跨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系列重要意义,之后作为项目负责人、代表以历史所为主的《提名文件》团队,从线路遗产的理论探索角度与跨国联合申遗实践,回顾了历史所近20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各省政府的领导下所开展的相关专业咨询:2007年之前为前申遗时段,以中国新疆段丝路工程为主;2007年—2014年为跨国联合申遗时段,以联合国内外各方完成全套《提名文件》与推进实施为主;2014年申遗成功后至今为后申遗时段,主要推进“天山廊道”的可拓展项目与相关理论的研究。最后,陈同滨研究员再次声明,丝路属于人类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院及历史所将继续立足央企的社会担当责任,服务于丝路沿线的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并对各位参会者、包括所有当年申遗时的合力各方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初心不改,友谊长存,期待未来!
丝路申遗国家文物局参与者、专家组成员、遗产地负责人代表、丝路申遗遗产点管理机构代表、丝路申遗技术咨询机构代表分别发言,回顾了丝路申遗这一国家战略项目艰辛曲折的历程,表达了在申遗过程中的收获与激情。
时任国家文物局文保司遗产处处长和副处长的唐炜和佟薇(时任丝绸之路申遗三国协调工作组政府方代表)分别强调了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意义,和建筑历史研究所对申遗成功做出的重要贡献,并通过回顾申遗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个人经历,表达了能够参与并见证丝路成功申遗的激动与荣幸。
各位专家作为当年国家文物局丝路申遗专家组成员,从学术和技术的角度分别回顾了当年的探索与思考,高度肯定了陈同滨研究员带领历史所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和技术突破,并对未来的丝路遗产的拓展工作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盛春寿代表当年担任丝路跨国申遗时的中国陕西、河南、甘肃、新疆4省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孙英民、周魁英、杨惠福等老局长们做了激情洋溢的回顾发言,对丝路申遗这一国家战略促进了遗产地研究水平、管理水平、展示水平上的提高,并对陈同滨研究员带领的历史所团队多年以来的拼搏努力和技术贡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梁涛、甘洪更和王阁,作为当年丝路跨国联合申遗的中国若干申报点管理机构负责人代表发言,分别回顾了申遗过程中发生在新疆、西安、洛阳等申报点的重要事件和难忘经历,展现了丝路申遗这一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历程,对陈同滨研究员领衔的历史所技术团队在其中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并表达了对未来共同推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期许。
时任历史所丝路项目组子项的傅晶研究员和蔡超副教授代表历史所丝路申遗团队代表发言,首先都表达了能够参与到丝路申遗工作中的感恩与荣幸,分享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获得的历练与收获,并表示作为致力于遗产保护事业的专业团队,在未来将不忘初心、坚定决心,继续怀着对丝绸之路这一伟大遗产的敬畏情感,并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事业的美好期盼。
时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秘书处主任的李尔吾先生,承担文本文件翻译工作的解立女士,作为陕西段遗产管理规划、工程等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张磊女士和作为丝路项目图纸处理机构负责人的朱武先生,代表院外合作单位发言。诸位首先对参加到丝绸之路申遗的工作中表示十分荣幸,从工作过程、技术协作等方面回顾了丝路申遗中的收获与经历,并期待在未来的遗产保护事业中与历史所继续合作!
时任中国院环艺院院长的赵文斌,作为丝路保护展示工程设计负责人之一的张男和刘环,代表院内合作机构发言。各位领导首先对能够参与到丝路申遗工作中表示感恩与激动,分别分享了申报工作中的难忘的点滴与重要的收获,并对未来的合作表达了美好的期望。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