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师生赴韩国又石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来源: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5-27 11:23 访问量:608

518~19日,“2024全州丝绸之路石窟文化与粟特艺术国际会议”在韩国全州召开。此次会议由韩国敦煌SilkRoad协会主办,又石大学SilkRoad映像研究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驻光州总领事馆顾景奇总领事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文斌教授、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汪雪、敦煌学研究所2022级博士生黄婷婷受邀参加并作学术报告。

魏老师韩国 2024.5.27.png 

会议代表合影

魏文斌教授报告题目为《炳灵寺佛爷台壁画的年代及相关问题》。该报告围绕炳灵寺佛爷台上的2幅壁画展开讨论,分析了壁画中的犍陀罗和河西因素,以此确定2幅壁画的年代分别为北魏晚期和晚唐,并推测佛爷台可能为僧人坐禅修行夏居之处。最后指出,佛爷台唐代坐佛和立佛及古藏文题记显示出明显的吐蕃特征,可能与吐蕃占领该地区有关,而炳灵寺石窟具有“融汇东西,连接汉藏”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汪雪报告题目为《迦陵频伽钹舞源流考论》。该报告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唐代迦陵频伽钹舞图像、历史文献及活态舞蹈的互相参校,指出迦陵频伽钹舞源于古印度,随佛教文化东渐,至迟于盛唐之际已传入中国,日本迦陵频舞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迦陵频伽钹舞属同一乐舞体系,该舞向中国及日本的流播,体现了丝绸之路上乐舞文化经陆路与海路传播的两种路径。

黄婷婷报告题目为《罗布泊连璧纹再现中原风尚》。该报告分析了罗布泊出土彩绘棺上的连璧纹图样,指出来源于汉地。罗布泊地区连璧纹的发现是中原文化影响古代西域的有力实证。各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重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缩影,他们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中华文明。

在学术交流座谈会环节,会议主办方又石大学全弘哲教授介绍了韩国的丝绸之路研究相关情况及学术研究机构,重点介绍了他主持的丝绸之路文物数字化2013韩国出版了《丝绸之路事典》(郑守一编著)包含1900余个题目词条和8000余个索引。与之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事典》也一并问世。目前韩国文明交流研究所所长郑守一先生正在筹备后续工作计划编纂收录5000余个词条的《文明交流事典》。又石大学全弘哲教授计划将现有国内外丝绸之路事典制作成影像版在过去10年间对世界各地遗址和文物进行实地考察拍摄为此做了充分准备。未来该院以中文、韩语和英语三种语言为基准首期目标制作3000个影像条目。目前韩国丝绸之路影像研究院已收集约60万张丝绸之路遗址遗物照片资料和80T视频资料并已制作了150余个影像条目。

魏文斌教授指出甘肃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历史悠久、得天独厚,近年来,敦煌学研究所紧密结合国家需求,牢记嘱托和使命,在郑炳林教授的带领下,努力把敦煌学做强做大为国争光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学者们在石窟艺术和丝绸之路研究方面成果丰硕、颇有建树,且与各国学者都保持交流、联系密切。希望各国学者能到中国、能到甘肃,深入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魏老师韩国2 大小修改 2024.5.27.png

魏文斌教授座谈交流

魏老师韩国3 2024.5.27.png

参会师生合影

参加此次学术会议是历史文化学院师生走出国门,向国际学术界汇报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又一次成功尝试,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兰大力量。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