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植月学: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 吉尔吉斯共和国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的发掘
应我院邀请,日本帝京大学文化财研究所植月学教授于2024年12月21日在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为师生作学术讲座,讲座题目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吉尔吉斯共和国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的发掘”,此次讲座是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我院菊地大树教授主持,魏文斌教授、任乐乐副教授出席活动,部分本科生与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
植月学教授
阿克-贝希姆(Ak-Beshim)遗址位于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是一座作为东西方贸易枢纽而繁荣的古城。2014年,它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其他两处遗址以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遗址一起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文化遗产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自2016年起,帝京大学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合作,持续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阿克-贝希姆遗址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两座不同时期建立的相邻城市。西部城市被称为第一沙赫里斯坦(the First Shahristan),由贸易民族粟特人于5世纪修建。东部城市即第二沙赫里斯坦(the Second Shahristan),建于7世纪,当时唐朝进入该地区,建造了军事前哨“碎叶城”。
植月老师在讲座中
在第一沙赫里斯坦,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南北走向的主要街道和位于城市东南角的东基督教教堂。街道区发现了公元8世纪至11世纪的重叠路面,以及相关的建筑结构和大量文物。在教堂区,发掘出了东墙、庭院结构以及被遗弃后的居住痕迹。在主街发现了用碎石铺成的沟渠以及东西走向的小街。此外还对南墙与东墙进行了发掘,在南墙剖面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砌墙方式(泥砖、泥砖+土坯砖、夯土),推测南墙经过多次的修整;在东墙的夯土结构剖面中发现有断层,推测可能是地震所致。在基督教教堂区,主要发现有大量与基督教相关的遗物,以及铁盔甲片等,其中还发现一段陶排水管道,在陶水管上有刻划与绘画的痕迹。
在第二沙赫里斯坦中心区的发掘中,有一些重要发现证实了其碎叶城要塞的身份,其中包括花卉图案的石板路面、堆积的废弃瓦片以及刻有汉字碑文的石碑残片等。
在讲座最后,植月老师对该遗址的动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该遗址发现有牛、马、羊、猪、鹿等各类动物,从性别比例、宰杀年龄段等信息推测,东部城市主要作为商贸往来的中心,对动物资源以消费为主;西部城市衰退后则主要承担畜牧开发作用,是动物资源的变化生产地。
讲座之后,植月老师与现场的师生就部分问题进一步交流,菊地大树教授与魏文斌教授作活动总结。菊地大树教授指出,帝京大学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合作对碎叶城遗址进行发掘已有近十年,后续还要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植月老师此次讲座让我们对丝绸之路考古中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鼓励有志于参加该遗址发掘的同学可以进一步联系。魏文斌教授指出,丝绸之路考古是所里师生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在丝绸之路考古学习与研究中,除了国内的考古发现外,还要积极关注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拓展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丰富了大家对国外考古研究进展的了解。
菊地大树教授作总结
魏文斌教授作总结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