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晶晶 | 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必备工具书 ——评《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

来源: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1-14 18:23 访问量:759


中国佛教史研究的必备工具书

——评《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1

任晶晶(2023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


佛教自两汉之际东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佛教本土化过程与夷夏关系、政教关系和佛道关系等紧密结合,因此研究中国佛教史是洞见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大量关于佛教的相关记载,但多零散,难以利用。将佛教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集腋成裘,以资佛教研究之便,这是兰州大学杜斗城教授所著《正史佛教资料类编》2一书的初衷。2006年所出版《正史佛教资料类编》辑录了正史中相关佛教资料。因钱大昕所言:“《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因此20247月,杜斗城教授、姜涛副教授在《正史佛教资料类编》的基础上,又将《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相关资料一并辑录于正史之后,作为补充。《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正史佛教文献”,第二部分为“通鉴佛教文献”,第三部分为“续通鉴佛教文献”。相较于前书,新编《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具有以下特点:

开创性。目前学者研究中国佛教史较常使用《大藏经》,经藏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资料,如敦煌文献和正史佛教资料,敦煌文献已经刊布,而史籍部头之大,辑录工作繁琐艰辛,相较于《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对正史佛教文献资料的利用具有首创意义,《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在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资料的综合利用一项上亦具有开创性意义。此书也是两位学者数十年筚路蓝缕、精益求精的心血之作。

全面性。中国的正史,仅《魏书》《元史》有专门的《释老志》,其他各史的佛教资料多附于事件、人物、寺院、经籍、习俗等记述之中,多者成篇成段,少者片言只语,研究者查阅时往往容易漏一挂万。该书首先全面稽查相关史籍中的佛教史料,与《正史佛教资料类编》相比,不仅增补《清史稿》《资治通鉴》以及《续资治通鉴》中的佛教史料,而且也对不同史籍中相同的内容进行了重复录文,不作简省,如《南史》与《宋书》《齐书》《梁书》《陈书》中相同的史料在对应部分分别录出,使佛教文献的呈现更加完整全面。其次,增补了《正史佛教资料类编》中未有的佛教文献,内容更加细致详尽。再次,对每条史料涉及的具体年号、人物姓名、所取标题进行了修订,准确性更强,更加便于利用。书中关于人物、议论、事迹的史料尤为丰富,反映了历朝历代社会各阶层信佛参禅的信仰行为。

系统性。与《正史佛教资料类编》根据内容分为通论、人物、塔寺、议论事迹、敬佛、教令、经籍、出尼、毁佛十大类的编排方式不同,应《中华大藏经》编委会要求,《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取消分类,按时代整理(“二十四史”的顺序排列),每条史料皆取标题、注明出处,并附页码,部分资料后还有编者按语。这样的编排顺序不仅可以保留每条佛教史料在史籍中的原貌,方便查阅,于学者有事半功倍之效,还便于后续书籍的修订增补。如梁武帝佞佛事迹不仅可以从第一部分“正史佛教文献”“梁书”“隋书”“南史”中找到,从第二部分“通鉴佛教文献”的“梁纪”内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到太清三年(549年)的相关记载中亦可以发现。通过前后对比研究,结合其他的僧人、寺塔文献,可以得到梁武帝这位佛化帝王毕生“溺于释教”的完整记述,极大方便了学者的研究利用。

中国古代佛教文献远非只有正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所记,其他史籍中佛教文献可查,如《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大业拾遗记》《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读通鉴论》《文献通考》《史通》《读史方舆纪要》等,这些史书中佛教文献的辑录工作还需要后来的学者赓续薪火,这是一项未尽之事业。

书于文末,因《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一书资料性极强,力图给读者呈现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佛教发展脉络,是佛教史研究者必备之工具书,不久的将来可以收入《中华大藏经·续编》,为海内外更多的佛教研究者提供借鉴。

image.png

注释:

1.杜斗城、姜涛辑录:《正史·通鉴·续通鉴佛教文献辑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24年。

2.杜斗城辑编:《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