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研究》内容介绍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研究》一书是刘振刚老师对他博士学位论文的继续修改完善。本书在文献、窟龛型制和综合比较研究形成的学术构架上,对陕北与陇东地区金代佛教造像题记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识读、梳理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金代石窟的窟型、造像龛的龛型及各石窟寺的分布状况;以有明确纪年的题记和造像为依据,以图表、图像为辅助手段展开研究,对涅槃造像、文殊与普贤的组合造像、十六罗汉造像、水月观音造像、飞天造像等进行专题研究,阐述金代佛教造像在内容、组合、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同时结合宋、金时期的佛教信仰、时代审美风尚,对造像的服饰、装饰图案以及造像的做工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了该地区金代佛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宋、金时期,南北割据,佛教造像在宋、金统治区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书的研究旨在将金代陕北与陇东地区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形成置于宋、辽、金、西夏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事实为依据呈现这地区佛教造像的艺术风貌,使金代佛教造像的研究逐步从局部的、专题的研究向综合性研究过度,最终取得能够展示金代佛教造像全貌的成果。在研究的具体过程中,立足于陕北与陇东地区有明确纪年的金代佛教造像题记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在图像解析的基础上,将石窟寺造像置于佛教史和艺术史的背景中,结合同时期的佛教传播、艺术交流、政权统治策略等文化事项,对这一地区金代佛教造像的题材、风格及粉本的来源和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这本书的研究解释了陕北与陇东地区金代佛教造像的一些相关问题,对金代佛教造像研究这一宏大课题作出了新的探讨,其所得结论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一,通过对题记等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见,虽然女真部落的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相对落后,但在统治北方期间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二,在女真统治时期,陕北与陇东地区除了北宋遗民,还有来自各地的移民,如山西等地来此避难的百姓和随军迁徙人员,这些因素促使陕北地区造像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其三,在造像题材等方面,陕北与陇东地区金代佛教造像在沿袭北宋造像题材与内容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及“新样菩萨装”的形成、天王胸镜等装饰图案的变化可以看出宋、金时期各地佛教艺术的频繁交流情况。而通过对金代“水月观音”造像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水月观音造像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目前相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一些辞书对水月观音的诠释等。
总之,通过对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的研究,可以看出陕北与陇东地区金代佛教造像的时代特征:造型简练、气质内敛、做工素雅、精雕细琢、体态雍容,这一成就奠定了陕北与陇东地区金代佛教造像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本书收集整理了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遗存,以这些遗存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关于金代佛教造像的新观点,有助于引起更多学者对金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关注,为更多学者进行金代佛教造像的研究提供借鉴,从而促进金代佛教造像的研究。
目录
绪论 001
一、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石窟寺造像研究的学术意义 003
二、金代石窟寺佛教造像研究简史 008
三、金代石窟寺佛教造像研究的学术体系构建 014
上篇 基础研究
第一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石窟寺的建造背景 019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之于宋、金政权的战略地位 022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石窟寺的开凿背景 028
第二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题记的梳理与分析 035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题记的识读与辑录 038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题记反映的相关信息 076
第三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石窟的窟型分析 103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现存金代石窟的型制 106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石窟的窟型特征 112
第四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石窟寺佛教造像龛的龛型分析 119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石窟寺佛教造像龛的形式 123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龛的龛型特征 129
第五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的题材与分布 135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造像的组合形式与分布状况 140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菩萨造像的题材组合及分布 144
第三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罗汉、天王、力士、飞天伎乐及供养人等造像的分布 148
下篇 专题研究
第六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涅槃造像探析 153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涅槃造像的内容与组合形式 157
第二节 金代涅槃造像的画面构成及在洞窟中的布排变化 161
第七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文殊、普贤造像的图像构成与组合形式 167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文殊与普贤造像图像构成的变化 170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文殊与普贤造像的组合形式 178
第八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观音造像的组合形式及流行的图像模式 181
第一节 “西方三圣”组合中的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造像 185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水月观音”造像之流变 188
第九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十六罗汉造像与介氏工匠的艺术活动 213
第一节 城台寺前廊及马渠寺第3窟等金代十六罗汉造像的身份识别 216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十六罗汉造像及介氏工匠的艺术活动 233
第十章 飞天造像在金代佛教艺术中的衰落及原因 251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飞天造像概述 255
第二节 金代飞天造像的艺术特征及衰落原因探析 259
第十一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的服饰特征 269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的佛衣类型分析 272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菩萨造像着装方式的变化 282
第十二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装饰图案探析 295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中的装饰图案 298
第二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中的人面装饰图案的图像内涵及其渊源 303
第十三章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风格试论 313
第一节 陕北与陇东金代佛教造像的艺术风貌 317
第二节 佛教信仰世俗化与民众个性意识的增强促进了金代佛教造像的发展 332
结语 345
参考文献 349
图表索引 365
插图索引 367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