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任瑞波:中国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与早期文明

来源: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5-05 11:18 访问量:137

2025429日,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中国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与早期文明》在榆中校区秦岭堂B108举行,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任瑞波教授主讲,我院魏文斌教授主持

image.png


一、甘青考古一百年


1923年外国学者开启西北考古工作,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中国学者在甘青地区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与调查是考古学走向中国化的光辉典范。百年西北考古构建起西北地区的历史框架填补了汉以前的历史空白,丰富了汉以后的历史细节,精彩考古发现亮点频出,西北地区的历史真容逐步展现。西北考古引发了多种角度的学术新思考,推动了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建设和完善,各类专题研究深刻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西北地区既是中国的边疆,也是亚洲的中心。西北考古的诞生伴随着中国考古的起步,西北考古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考古的成长。一百年间,几代西北考古人和国内外同行一起,在这片看似荒凉和贫瘠的土地上,激情满怀,用他们的汗水、热血和青春,为世人奉献出能够完全与这一地区文物资源丰富程度相匹配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西北考古贵在坚持,难在坚守。

 

二、多维度的甘青史前考古

 

大地湾时代(距今80007000年):以秦安大地湾遗址F901为代表,呈现早期定居聚落雏形。仰韶时代(距今70005500年):张家川疙瘩川遗址的向心式房址布局,反映社会组织复杂化。马家窑时代(距今55004000年):东段马家窑文化彩陶体系与西段阿凡纳谢沃文化彩陶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地域特色。齐家时代(距今40003600年):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及小河文化并存,青铜器与玉礼器标志技术与社会分层的发展。商周至汉阶段(距今3600年后):沙井、辛店、苏贝希等文化并存,区域文化格局进一步复杂化。

距今80003000年,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与中原地区基本同步。在此过程中,以甘青为中心的西北地区逐步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明。

image.png


三、争议中的甘青文明

 

文明形态需具备都城、宫殿、大墓礼器和礼制及统治阶层等要素。对比其他区域红山文明出现了玉礼制与仪式体系;凌家滩文明出现了祭坛、环壕以及玉礼制;良渚文明出现了城址、水利工程与玉器等级制度

甘青地区的早期文明众说纷纭,近年发现南佐遗址宫城与九座夯土台林家遗址马家窑文化灰坑出土的锡青铜刀以及寺洼山遗址三重环壕的中心性聚落等遗存,表明社会复杂化进程。然尚存争议齐家文化虽具备冶金技术与中心聚落,却缺乏大型工程建筑、青铜技术亦未形成突破性发展。喇家遗址揭露广场、祭坛、高等级墓葬、大型玉石器、成排房址、陶窑及壕沟等遗存,都表明已出现权力集中化迹象

 

本次讲座任瑞波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分享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与早期文明。在答疑环节,任瑞波教授就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及互动交流。随后,任瑞波教授还开展了招生宣讲,对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及相关学科的招生政策、师资团队、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次精彩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image.png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