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究生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来源: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11-30 20:14 访问量:636

近日,我院考古学研究生团队凭借精诚合作与创新精神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图片1.png

图片2.png

颁奖典礼现场

11月8日~10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大学举办。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文化“两创”的创新热潮,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

图片3修改.png

团队成员合影

参赛团队名为文化陇东专项组,由我所魏文斌教授、宋添力实验师担任指导教师 2023考古学研究生周会心担任队长,成员包括包括2022考古学研究生廖含章2023考古学研究生梁筱蔚、黎安宇、任晶晶项目精准定位于陇东地区,这片土地不仅有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极为丰富且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团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巧妙地把品牌建设、极具潜力的 IP 文创衍生、承载民族记忆的数字非遗与当前蓬勃发展的自媒体运营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且独具特色的文旅运营新模式。这种融合创新的模式为文旅产业发展开辟了崭新路径,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使命的积极担当,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有益探索,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意义非凡。

7月起,团队成员便投入到紧张而充满激情的备赛过程中,他们围绕赛题5:开放赛题展开探讨,对陇东地区优秀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整合,打造个性化旅游线路,吸收陇东地区非遗中的精华,如崇信小调、山梁走唱中的,并对其进行数字化,以期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并打造独特的IP形象,设计相关文创衍生品。从选题确定到素材搜集整合、从文案的撰写到项目落地,每一环节都力求精准和专业。

由于备赛期间团队在平凉崇信丈八寺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时间紧张,团队成员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准备,化劣势为优势,选取正在发掘遗址周边的区域,凝练成为项目主题。在整个项目准备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展现了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他们克服困难,始终保持着对项目的热情与对超越自我的渴望,成功打造出名为《文化陇东——陇东地区文旅资源活化项目》的成果。该项目紧跟当下文化消费热点,结合信息媒体与数字技术,依托陇东地区历史背景和文旅资源条件,通过构建自主品牌“文化陇东”,采用以主题旅行、文创衍生品设计和数字非遗宣传为代表的三类创意产品形式来对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克服传统文旅模式产品单一、文化资源发掘利用度不高等局限,有助于促进陇东地区历史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在实现文化效益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新型文旅模式。不仅深刻体现了“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大赛精神,而且坚守了“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赛宗旨。

图片4修改.png

行程路线示意

图片5.png

IP“小帝”形象展示

图片6修改.png

廖含章(左)、周会心(右)参加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学院及研究所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展示。学院也将继续支持学生参与更多此类活动,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团队成员们也表示,这次获奖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也更激发他们秉承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大赛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感受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背景: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致力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能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有3030支高校团队参加,提交有效作品2362个(不含赛题4和聊城赛题)。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