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李云河:丝绸之路与古代马文化

来源:兰大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3-23 14:27 访问量:133

2024316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云河研究员应我院邀请,在兰州大学观云楼了题为《丝绸之路与古代马文化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为兰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之一,由我院菊地大树教授主持,部分本科生与考古学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3.jpg

李云河研究员

2.jpg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为了方便大家对讲座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李云河老师对丝绸之路与马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丝绸之路包括有陆上、海上、草原、南方丝绸之路等诸多路线,而关于马的驯化和马车的出现等课题仍然存在争议。很多学者基于材料认为,马在国内被驯化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晚期殷墟遗址,马车也在同时期出现,在殷墟已经发现了完整的车与马搭配使用的情况。另外有部分学者指出,对马的驯化与马车的出现时间要继续向上溯源,他们关注到石峁遗址出土的马的情况,以及约公元前5500年的中亚波泰遗址的马骨。此外,关于马的传播路线也有学者进行了讨论,但是“域外起源”还是“国内独立起源”目前仍无定论。

接着,李云河老师介绍了关于“斯基泰”的礼物——软马鞍这一马具的研究情况。他指出,最早的马鞍是软马鞍,它是由两块带有填充物的鞍垫拼合而成,鞍垫的断面呈半月形;两块鞍垫之间留有一定空隙。软马鞍看似结构简单,但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分散人体对马的压力。国外很多遗址发现的遗物上都绘有具有马鞍的马,在战国秦汉时期,软马鞍在中国开始流行并可能通过文化传播与交流存在技术层面的改进。软马鞍作为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鞍具,推动了骑乘的普及。

第三部分,李老师对马镫的出现与发展进行了讨论。关于马镫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如皮脚扣起源说、印度趾镫起源说等,但是很多学者对这两种起源学说持质疑态度,第一种将切尔托姆雷克银瓶上的图像判断为皮脚扣或原始马镫缺乏充足证据,另外目前的材料并不能证明印度古代趾镫或绳圈马镫的存在。相比之下,在我国长沙金盆岭永宁二年西晋墓出土的骑俑和三国丁奉墓出土的骑俑等材料,都可发现马身上的马镫存在,这说明马镫最早出现在中国。后来,马镫逐渐东传,在吉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等地的遗址中均有发现。在马具的内容介绍中,李老师还结合相关材料分享了关于马具的特征及判定的方法。

在讲座结尾,李老师对讲座内容做了几点总结。

1. 家马的出现与传播研究,需要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介入,目前来看我国古代家马很可能是受到外来影响。

2. 战国秦汉时期广泛流行于我国新疆、中原地区的软马鞍,与欧亚草原的游牧人群密切相关。

3. 马镫最早出现在中国,同时在公元3世纪开始对朝鲜半岛和日本产生影响,并在公元5世纪开始向西传播。

  讲座结束后,菊地大树老师进行了简要评述。他指出,在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方面,马曾扮演着重要的载体。关于家马的出现与传播、东西方古代马车的技术传播,以及马具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但是目前得出的很多结论仍需要更多的材料与持续的论证。


返回 原图
/